高通每一代U的出现往往就代表了一次整个市场的大换血,所有厂商积极的更新产品线,可小米完全放弃了这一次,产品线没有任何明显的更新,所有的工作都放在了820上。没有任何有诚意的更新,销量数据惨淡自然也就不意外了,尤其是竞争对手都是如此激进的一年。
不过说回来,这第一个错误可能也只影响小米一年,随着明年初820新机潮的涌现,小米可能还是能杀回来的。
问题二:急功近利的广告盈利导致口碑丧失
小米的硬件产品线的两大竞争力在于:规模效益下的低成本低价格,以及MIUI。MIUI作为最早的国产ROM之一和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定制Android,始终是小米手里的最大财富。在极力压缩成本的中低端市场,硬件带来的用户体验是有限的,硬件差异化极小,体现竞争力更多的在软件层面。但是,MIUI为小米开了一个好头,然后2015年的小米竟然要葬送它。
MIUI里开始推送的各种广告相信随便翻开今年对小米的吐槽都能有所了解了。但广告盈利并不都是影响用户口碑的,然而2015年小米在MIUI里植入的广告,几乎是广告界典型的反面教材:不分目标用户、不分场景以及完全没有二次设计的粗暴投放。小米庞大的用户数据不加以利用,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也不对广告进行分析就暴力的植入在不合时宜的界面上,可以看出小米对这次的转型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如此急功近利的盈利转变,猜测可能是今年销售数据的惨淡导致投资者对小米盈利的担心,尤其进入Q4以后盈利情况仍没有好转,让小米不得不拿出一份好看的年度财报。这里有投资者的急功近利,当然也有小米自己今年的预期过于自负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次不成功的转变,影响将是极为深远的。
问题三:进军高端市场失败
小米在2011年开始发售手机,2012年出货量达到719万,其崛起的速度让人膛目结舌,也因此引起了旧国产四大中华酷联之一的华为的注意,并且从那时候起,华为开始研究学习小米的营销模式。
2013年底华为更推出互联网品牌荣耀进军互联网市场,并在去年实现2000万的销量,今年上半年这个品牌的销量已经达到2000万,预计全年完成其计划的4000万销量目标不会是问题。不过去年华为总裁任正非要求华为手机业务要注重利润,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开始缩减低端的产品,加强中高端产品的推广力度,其中的mate7更成为国产手机进军3000元以上价格段的典范,而近日mate8的大卖,更是给了华为挑战三星、苹果的自信心。而小米进军高端市场则以失败收场,其推出的顶配版小米note在上市的时候降价300元以2999元销售,目前其标准版小米note已经降价到1999元,但是据中国移动透露的数据小米note的销量太低远远无法与小米4相比。
对于小米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失败,主要问题还在于自身。以千元机起家的小米,靠性价比吸引到无数狂热的粉丝。在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下,向高端手机市场进军无疑会打碎自己的口碑。但是,如果固守中低端市场的话,无疑会让自己陷入到无穷无尽的价格战中。简而言之,小米已经在千元机市场上骑虎难下了。因此,小米进军高端手机的失败,怨不得别人,也正应验了那句话: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最后:
12月3日,高通和小米宣布达成专利授权协议,小米将为3G和4G手机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这使得之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拖欠高通专利费”事件,终于峰回路转,上演“一笑泯恩仇”。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21日,爱立信中国区相关人士在发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最新官方声明中称,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结束,爱立信的立场不变。“小米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样,需要得到我们的授权才能使用我们的技术专利。我们期待与小米合作,以求达成一个对双方都公平合理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与其它所有被授权者所达成的那样。”
总而言之,在国内手机市场销量被华为超越后,小米在国外市场又深陷专利诉讼的困扰,这不仅扰乱了小米在发展中市场的部署,也延缓了小米进军欧美市场的进程。面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小米又该做何改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